这个暑假,上海师范大学学子响应“三下乡”的号召,奔赴全国各地乡村。他们以专业知识为笔,以青春热情为墨,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篇章,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,更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蜕变。
“家人们看过来!这是赣州鹰嘴桃,甜过初恋!”日前,在江西赣州大余县的抖音直播间里,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师生化身助农主播,将鹰嘴桃、冬蜜等特产推向全国。这场直播不仅卖出了农产品,更架起了城乡沟通的桥梁。这是商学院“沪鹏牵闽赣,香樟助振兴”暑期实践的一幕。7月上旬,商学院15名师生深入赣州大余等三县及福建三明泰宁县,开启了为期11天的乡村振兴之旅,探寻产业振兴的“密码”。在大余县青龙镇,商学院与当地签署党建共建协议,共同为“乡村振兴实践基地”揭牌。
“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,它有近百颗卫星……”在安徽六安舒城县千人桥小学,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范欣星为孩子们带来“遨游星河”天文课程。课堂上,知识抢答、手绘宇宙等互动环节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。这是沪皖对口帮扶“希望网校”项目的缩影。作为上海青年志愿者参与上海对口帮扶的标志性项目之一,“希望网校”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互动模式,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往师资薄弱的山区学校。学院的3名大学生在六安当地开展线下授课和调研活动。“遨游星河”课程是团队的“王牌”,已形成“家园、宇宙、问天、征程”四大板块共64个校本课件。“这样的课程正是我们需要的。”千人桥小学胡校长道出了乡村学校的期盼。
暑假里,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宣讲团沿着“古田—龙岩—瑞金”线路,开展“乡约盛夏,与灋同行”调研,探寻红色法治根脉。在福建龙岩,团队走进古田会议旧址群,在上杭县吴地村开展反诈宣传,沉浸式体验古田县人民法庭的“红土枫桥”多元解纷机制。团队累计开展普法宣讲3场、入户访谈30余人次、收集红色法治故事20余则,形成了《闽赣红色法治文化研学路线手册》。
从赣闽的田间地头到皖西的乡村课堂三亚股票配资,上海师大学子已完成10余份产业调研报告、数百笔助农订单,还有两项校地合作意向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